德国的科学为何如此发达

在如诗如画的德国名城波茨坦的一角,有一座很矮的小山,称为电报山,其名称与人们最先在此进行试验和使用电报有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座山虽小,但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德国乃至世界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


中国人最熟悉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地学工作者最熟悉的大陆漂移论的提出者——魏格纳都与这座小山有关。


早在1874年,德国在电报山建立了天体物理的观测站。1892年在电报山建立了气象与地磁观测站。现在,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简称GFZ)、德国天体物理研究所、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波茨坦气候效应研究所以及德国气象局波茨坦观测站五家国家级研究单位共同安家于电报山上,可以说波茨坦的电报山是真正的人才济济。


先说说爱因斯坦(1879~1955)与电报山的关系。


上世纪初(已经100年了),爱因斯坦提出并发展了相对论,特别是他提出广义相对论后,为了用实验证明该理论的正确,德国于1919~1924年,在这个小山上建造了一座用于天文观测的天文台。这个建筑由当时著名的设计师艾里希·门德尔松(Erich Mendelsohn)设计(门德尔松虽然很有才,但也是凭特殊关系才获得这个塔的设计资格的),塔高20米。塔内安置了一个竖直放置的太阳观测望远镜。爱因斯坦本人没有直接参加望远镜的建造工作,但他是该建筑的支持者。复杂的天文望远镜于1924年12月6日安装调试完毕,爱因斯坦在该塔的工作室主持了第一次研讨会,同年这个塔被称为“爱因斯坦塔”。


因为爱因斯坦太有名了,现在,整个电报山被开辟成爱因斯坦科技公园,全年向公众开放。


再说魏格纳(1880~1930)。


魏格纳的本行是气象学,但他在地质学上贡献最大,也最有名。因为早在1912年,他就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假说。这个假说至上世纪50年代被验证并被地学界普遍接受,此时离他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已经38年,距他极地探险牺牲已经过去了20年。


德国的科技为什么会发展如此迅速?为什么会出许多大家?


本人不是研究科学史的,不想也不能从更深层次去探究原因,仅从与电报山有关的事例进行说明。


第一,经费的强有力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是战败国,国家穷得叮当响,爱因斯坦塔建成后,当时的普鲁士政府依然重金支持科学家们的科研工作(希特勒上台后歧视犹太人除外)。


魏格纳1930年去极地考察时,德国的经济状况依然很糟糕,德国大部分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冻死、饿死的大有人在。但德国政府给魏格纳的极地考察队的资金为12万美元(相当于2007年的150万美元!)。


请注意德国科学家的科研经费是在国家极度困难状态下政府资助的,不是政府有钱无处花的状态下资助的,谁是真的资助一目了然。


第二,德国科学家胸怀宽广,目光远大,思维活跃。爱因斯坦自不必说了,他的思维早已超越地球的界线;魏格纳本行气象,但他绝不受自己的专业制约,因此他在地质学上的贡献超过了气象学和天文学。


第三,我们的亲身经历:德国地学中心聚集了德国地学的精英。到了他们的走廊上,你会发现,德国虽小,但他们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研究地区早已遍布全球,世界各地的地学热点都有德国人的身影、德国人的声音。尤其可贵的是德国科学家的综合能力与动手能力。许多先进的测试手段和设备都是科学家与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的,而不是从市场上购买的,GFZ有一个综合性的大车间,可以制作或改装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


联想到我们的科学家,所用的设备型号基本上是通过政府采购所得的所谓最先进的、最贵的,但实质上仅这个采购过程就足以让这些设备变成过时的。而德国科学家边研究、边研制的才是最先进的,那些是他们解决问题最需要的,不是Me-too的。

最后编辑zaoyang 最后编辑于 2012-02-17 16:26:06